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生態旅遊專欄作家劉克襄 呼籲年輕人要來看農博

  • 發布單位:新聞處-公共關係科

雲林縣政府新聞參考資料103.01.17

著名生態旅遊專欄作家劉克襄,十七日參訪雲林農業博覽會,與環境教育教授周儒不期而遇,兩人和雲林縣長蘇治芬暢談農業,劉克襄強調,去年兩件大事,就是食安與土地徵收,都與農業有關,然而大家卻只把目光集中在黃色小鴨、圓仔,沒注意到雲林農博呈現台灣未來農業的想像,呼籲年輕人要來看農博,因為「農業能救台灣」。

著名生態旅遊專欄作家劉克襄,十七日參訪雲林農業博覽會,與環境教育教授周儒不期而遇,兩人和雲林縣長蘇治芬暢談農業,劉克襄強調,去年兩件大事,就是食安與土地徵收,都與農業有關著名生態旅遊專欄作家劉克襄,十七日參訪雲林農業博覽會,與環境教育教授周儒不期而遇,兩人和雲林縣長蘇治芬暢談農業,劉克襄強調,去年兩件大事,就是食安與土地徵收,都與農業有關

劉克襄仔細走完六個展館與生態池,感受農博深層的意涵,要告訴大家的,是農業、土地與未來,從古早的農村到未來,可讓孩子看到未來新農夫的走向,農夫有好的未來 ,台灣才能幸福,農博有反省、有願景,太有意義了,尤其這是台灣的第一次。「這趟雲林來得太有意思了,我會寫文章告訴更多年輕人 」。


在農博的鳥巢(創意資源回收中心),雲林縣長蘇治芬與劉克襄、台北師範大學環境教育所教授周儒舉辦三方座談,討論農博的未來性及其可能帶來的影響,劉克襄強調,食品安全與土地徵收都與農業有關,但大家都只關注黃色小鴨、圓仔,而忽略了農博,「農業能救台灣」,呼籲年輕人要來看農博,掌握未來。
劉克襄認為農博單靠一個縣政府的能力,很讓人擔心會辦不好,但是他來看後,發現能挑剔的地方不多,希望能多隻水牛放在生態池邊,牛背鷺、烏秋都會飛來,就能呈現農村的生態環境。
周儒表示,台灣的農產消費模式,已從吃得飽到吃得安全、吃得衛生到吃得有意義,到照顧生產者與土地的永續發展,在生產、生活、生態找到均衡,雲林縣計出一個大學堂,讓大家一起來反省、分享。農博不是一般大型活動,只留下大批垃圾及草地被踩平,而是讓人看到農業的未來,這樣的省思,讓人看到農業不再只是價格而是價值。
看到農博有很多本地學生來校外教學,周儒說,住在雲林的學生很幸福,有這樣生態教育的場所,台北的學生只能在校園內逛逛,他建議,其他縣市學校的學生,能來此戶外教學。
蘇治芬指出,台灣第一次舉辦農博當然會不盡完美,農博分成三階,第一是人、土地、作物鐵三角關係,第二是I am a farmer,農夫要為自己扮演角色負責,生全安全的食物,第三是「用心預約未來」,點出現在農業生產面臨的問題,靠著博覽會宣告為來農業正確的走向,做為大家的依循。
劉克襄與周儒都認為,農博應繼續辦下去,有第一屆、第二屆、第三屆,讓生產者、通路商、消費者,每年能有一個知識交流的平台,檢討與改進農業的發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