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我是COVID-19確診個案,在居家照護期間出現身體不適症狀,我應該要怎麼辦?
(一)、在居家照護期間,請您監測自我健康狀況(體溫、記錄身體狀況等)。您會由負責醫院每日進行電話健康評估。如出現發燒、咳嗽、流鼻水等上呼吸道症狀或其他身體不適,您可藉由下列方式進行評估
(1) 自行聯繫負責醫院(聯繫時間:上午8點至晚上8點)
(2) 使用24小時緊急醫療資訊平台(健康益友APP)
(3) 撥打1999、本府諮詢專線05-5345811或119
(二)、視身體情況進行視訊診療或後送至醫院
確診者居家照護期間如何使用視訊診療門診﹖
(1)透過「健康益友APP」平台,由本縣6大急救責任醫院提供遠距視訊診療門診服務。
首先須先下載「健康益友APP」,並加入會員註冊,即可於線上預約門診視訊診療服務。
a. iOS下載網址:https://apple.co/34A4kO9
b. Android下載網址:https://bit.ly/2Ra3bK5
備註:視訊門診診療服務依健保署規定進行收費, 10日內至醫療機構補卡繳費。
(2)可自行至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網/因應COVID-19疫情之視訊診療專區https://reurl.cc/ZA7v2A
選擇指定之視訊診療醫療機構,自行與醫療機構電話聯繫後,依約定時間即可進行門診視訊診療。
備註:視訊門診診療服務依健保署規定進行收費,於10日內至醫療機構補卡繳費。



二、照顧民眾用藥需求,向縣民傳達「藥你安心」
因應現今確診者及其同住家人居家照護送藥到宅及快篩試劑實名制,凸顯社區藥局的重要性,向縣民傳達「藥你安心」。
部分藥局為單人作業且須販售快篩試劑,人力吃緊,本縣積極提供送藥到府服務共63家藥局,有2種方式,一是使用「健康益友APP」看診領藥,再查詢「藥局地圖」選擇藥局調劑,隨後電話聯絡藥師,選擇親友代領或送藥到府,藥師送藥後也會指導用藥安全。
縣民若無APP,透過遠距醫療看診,拿到紙本、電子處方箋,都可查「藥局地圖」,讓社區藥局為您服務。



三、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怎麼辦
確診人數的增加確實會讓民眾感到憂慮,尤其是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更容易感到緊張,其實我們並不需要過度恐慌;只要遵照以下步驟:
1.待在家中,維持一人一室,勿離開房間。
2.盡量與家人使用不同衛浴設備。
3.避免與其他同住者接觸,長者、幼兒或免疫力低的同住家人更要小心。
4.戴口罩,注意手部衛生(洗手或用酒精消毒)。
5.勿與家人共餐、共用物品。
6.使用稀釋漂白水消毒常接觸物體表面。
7.若是發現有發燒、流鼻水、咳嗽、喉嚨痛、倦怠、肌肉痠痛、頭痛、腹瀉、嗅覺或味覺異常、呼吸急促等相關症狀,可進行家用快篩。若出現喘、呼吸困難、持續胸痛、胸悶、意識不清、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等症狀,應立即聯繫119、衛生局或撥打 1922。
若您是密切接觸者的接觸者,也就是與確診者沒有直接的接觸,首先要先自我健康監測,避免跑非必要行程、聚餐聚會,等待密切接觸者結果。若密切接觸者為陰性,則可解除自我健康監測。但若密切接觸者為陽性,就必須依密切接觸者流程執行相關防疫措施。


四、一起學習「防疫新飲食運動」
這次的新冠病毒Omicron,傳染力更強,近日本縣確診案例發現有許多是家戶間傳染,只要家中有一人確診,很容易全家人都被傳染,因此,從戶外回到家要先更換外衣、洗手外,在家用餐的衛生習慣也要開始改變,讓我們一起學習「防疫新飲食運動」。
1.外食提袋不入室
因為疫情的關係,很多人利用外送服務來減少外出,但外送員、店員接觸過的餐具、提袋等,都很有可能有病毒殘留。若是自行在外採購食材,由於賣場商品都還是開放式的,商品包裝上還是有被病毒附著的可能。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研究發現,新冠病毒在塑膠表面可以存活3天,不鏽鋼表面是2天,紙板表面是1天,由於我們日常生活中到處都是塑膠材質的物品,即使我們做好了個人防疫措施,但停留在商品外包裝上、提袋,很容易透過上述的情況將病毒帶回家裡。因此,當我們不管是外出購物或是外送人員送貨到府,購入的物品可以先在陽台或是玄關將提袋卸下並丟棄,若真的要帶入室內,可以先用酒精或次氯酸水擦拭物品表面,做好消毒,整理好這些物品後也記得要將雙手洗乾淨。
2.餐前確實洗手和消毒
洗手口訣:內外夾弓大立腕
「內」:清洗手掌,雙手掌心互相搓揉。
「外」:清洗手背,用手掌對手背互相搓揉。
「夾」:清洗兩指之間,將十指交叉,搓揉指縫間。
「弓」:清洗指背與指節,將兩手手指互勾,互相清洗。
「大」:清洗大拇指及虎口。
「立」:清洗指尖、指縫,避免有病毒藏在指甲裡的縫隙,將手指立起來,對著掌心搓揉。
「腕」:清洗手腕。
除了上述步驟,別忘了使用肥皂或是抗菌洗手液。若是無法用水洗手的情況下,可使用酒精含量75%的乾洗手液替代。

3. 家人不共食,使用公筷
這次爆發的變種病毒傳染力強,常常造成一人染疫全家染疫的情形,因此,除了個人清潔習慣的養成,也要減少家人之間口沫傳染的機會,用餐時最容易在食物上殘留口水,因此建議避免共食,不要將吃過的食物與家人共享,一起吃飯時,也多利用公筷,避免將口水沾染到食物上。
4. 提升免疫力飲食
可以多補充深綠色蔬菜及各色水果,深綠色蔬菜如:青花菜、空心菜等,白色蔬菜如:蒜、洋蔥、菇類等,水果則可挑選維生素C豐富的芭樂、奇異果、柑橘類等,這蔬果含多種幫助人體免疫系統運作的營養素在裡頭,建議每天適量攝取。
5. 充足優質蛋白質
蛋白質為構成細胞的主要來源,其中包含免疫系統最重要的抗體,因此每餐都要有優質的蛋白質來源,動物性蛋白質可以選擇瘦肉、雞胸、魚肉、雞蛋及牛奶等,植物性蛋白質可以補充黃豆製品:豆腐及無糖豆漿等。
6. 個人清潔用品要分開
任何會有眼、鼻、口腔接觸的衛生用品如:牙刷、毛巾、隱形眼鏡收納盒等,都要分開使用,每個家人放置的位置也保持一些距離,避免接觸感染的風險。
在這險峻的防疫期間,隨時保持雙手衛生清潔,改掉挖鼻孔、揉眼睛的習慣,避免家人之間的口沫接觸,並搭配均衡飲食及充足營養。麗善在此再度呼籲鄉親,請大家遵守、配合各項防疫措施,讓我們共同努力度過此波疫情。

五、今日本縣疫情
(一)本縣新增37例本土確診個案,雲林縣本土累計確診265例(自110年5月1日統計至今)。
各鄉鎮確診個案統計:斗六6例,虎尾8例,斗南1例,土庫4例,褒忠8例,元長2例,臺西1例,四湖2例,古坑2例,莿桐1例,東勢1例,大埤1例。

(二)本縣無新增境外確診個案,本縣境外累計確診112例(自108年12月統計至今)。
(三)本縣本土及境外累計確診數共377例(自108年12月統計至今)。

(四)今日本縣本土37例確診個案,其中小於5歲的個案2例。而37例本土確診個案中,12例為無症狀個案,其餘25例為輕症(出現症狀多為咳嗽、喉嚨不適,少數出現發燒、頭痛、肌肉痠痛和流鼻水),今年目前確診的縣民皆是無症狀或輕症。

(五)今年截至111年4月24日共243案,4/23居家照護啟動第一天共46案申請成功,今日新增20案,其餘尚在評估中。
(六)截至111年4月23日,本縣居家隔離個案數1338人,累計共1964人。

1. 關聯族群:托兒所相關延伸案新增11例
案情描述: 幼兒確診案例延伸,其中國小孩童(案48620)的家人(案53038、53039)以及案48621的家人(案56606)在今日研判為確診,另外案53031以及案56610為4/22公布個案(46472)的同班同學,其他6位(案53040、56614、56615、56616、56617、56618)皆為該案延伸相關,目前此傳播鏈的傳染源尚在釐清當中。

2.關聯族群:朋友同桌用餐傳播(案56612)
案情描述:案56612為本縣警察同仁,在4/16曾與4/21公布之個案41419(警察)同桌用餐,感染源目前正在調查當中。

*其餘零星確診個案傳播鏈尚在釐清中。